风露沁秋色,天寒且加衣。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标志,在民间,亦有“露水先白而后寒”的谚语。
随着这一节气的悄然降临,自然界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脏腑也随之变化,代谢减缓,体力消耗减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更容易被吸收和蓄藏。因此,寒露节气的养生重点在于“收”。
“收”,即为收敛、集中,意在避免身体过度耗损。遵循恰当的“收养”之道,为身体注入滋养,使之强健如披坚执锐,才能抵御寒冬的侵袭。
起居保养,注重防寒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此时早晚应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正所谓“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脚部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一旦受凉易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最好选择能够覆盖脚踝的袜子,以避免脚踝受凉。
除了日常保暖外,睡前热水泡脚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保暖方法。热水泡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驱散一天的疲劳,还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舒筋活血。泡脚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中草药,如生姜、艾叶等,这些药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泡脚的效果。
饮食调理,养阴防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寒露时节,正值“燥邪”当令之时,“燥则润之”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养阴防燥是秋日养生的永恒话题。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遵循一套简单的养生口诀,即食“一味”,饮“二茶”,吃“三宝”。
① 食“一味”:减辛增酸防秋燥
秋季饮食的总原则是减辛增酸。减辛,即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以避肺气过盛损伤肝功能。增酸,即多吃橘子、柠檬、山楂、番茄、乌梅、葡萄等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之用,既有助于收敛肺气,又能增强肝脏功能。
② 饮“二茶”:补血驱寒御秋袭
寒露时节,气候逐渐转凉,空气中的湿度降低,人们常常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出现一些寒气侵袭身体的症状。此时,建议适量饮用温热茶饮,如蜂蜜柚子茶和生姜红枣茶,以温润身体,缓解上述症状。
● 蜂蜜柚子茶中的柚子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而蜂蜜则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的功效。
● 生姜红枣茶中的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红枣则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二者组合,既能驱寒暖身,又能补气养血,最适合女性和脾胃虚寒的中老年人饮用。
③ 吃“三宝”:润肺益胃养身体
在寒露时节,饮食应以润肺生津、滋阴养胃为主,推荐选择银耳、百合和白萝卜等食材。
● 银耳具有滋阴润肺、益气和血之功效,深秋季节适当多吃一些,能够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 百合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养心安神、润肺止咳、润肤美容,非常适合深秋进补。
● 白萝卜在《本草纲目》被称为“蔬中最有利者”,具有顺肺益气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腹胀和便秘症状,同时还有预防感冒的效果。
许多人还会在秋季选择进食一些滋补药材,如西洋参、玉竹、天冬、芡实等。尽管这些补药对身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具体用药情况需视个体体质差异而定,服用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医生。
写在最后
寒露时节养生重在“收敛”,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并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此外,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也是养生的关键。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才能在寒露时节蓄积足够的能量,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