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瞧三公斤”。蛇年春节假期结束了,经历了一整个假期的“大鱼大肉”考验,许多人开始为腰间的“游泳圈”、脸上的“团圆脸”发愁。
针对这些“幸福的烦恼”,我们特意为“幸福肥”人群定制了一份“节后科学甩肉指南”,让您三步轻松告别“节后胖”。快码住,别再让肉肉疯长呀!
三步科学甩肉法:吃对、动巧、睡好
▶ 第一步:饮食调整——吃饱也能瘦的秘诀
1、“16+8轻断食”清肠胃(节后前3天)
● 每天8小时内正常吃三餐,其余16小时只喝水或茶。
● 推荐食谱搭配:
早餐 - 高蛋白+高纤维(鸡蛋+燕麦粥)
午餐 - 维生素+低脂肪+高蛋白(清炒时蔬+鸡胸肉)
晚餐 - 高蛋白+低脂肪+膳食纤维(豆腐汤+杂粮饭)
2、控制热量不挨饿
● 控制每日的热量摄入,参考公式:
每日热量摄入≈(身高cm-105)×30大卡。
如:160cm女生约1650大卡/天。
● 戒掉“隐形热量炸弹”,远离零食、饮料等高热量食物。
3、减脂餐搭配公式(三日轻断食结束后)
● 1拳量主食+1掌量蛋白质+2拳量蔬菜,建议优先选择低GI食物,如糙米、红薯、绿叶菜等。
*低GI食物指的是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
▶ 第二步:高效运动——抓住“燃脂黄金点”
1、健步快走就是最好的运动之一
●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美国国家体重控制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运动里,快走是减肥成功率最高的,比中等强度的慢跑、游泳、HIIT都高。
● 建议每日在18点以后进行快走锻炼,目标为累计行走6000步,持续行走30-40分钟,并尽量维持一个稳定频率,即每秒大约两步,以达到最佳效果。
2、上班族碎片训练法
● 每连续久坐1小时,建议进行靠墙静蹲练习60秒,并搭配踝泵运动30次,以预防下肢水肿。
*踝泵运动,即踝部的趾屈、背屈及环绕动作。
● 午餐后建议进行贴墙站立锻炼,让脚跟与墙面保持约10cm距离,同时收紧核心肌群,以改善骨盆前倾情况。
● 通勤时可提前一/两站下车步行,以提升日常能耗(可选)。
3、保持最佳燃脂心率(强度进阶)
● 研究认为,保持燃脂心率是最适合减脂和健身,能够提高基础代谢,燃烧更多的脂肪,改善身体形态。
● 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借用运动手环等道具,监控心率区间,以保证减重效果。
最佳燃脂心率计算公式:
(220-年龄-静息心率)×40%~60% +静息心率
*静息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 第三步:调整作息——睡眠是最好的“减肥药”
1、保持规律作息
● 早睡早起,尽量保证每日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 建议每天7点起床,晚上22点30分前入睡。
2、提升睡眠质量
● 睡前泡脚10分钟+拉伸5分钟。
● 睡前做4-7-8呼吸法,即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5组)。
● 远离手机:睡前1小时不刷短视频,避免蓝光抑制褪黑素。
避开误区:这些“减肥坑”,90%的人都踩过
误区1:疯狂节食就能瘦?
说到“节后肥胖”,可能许多人会下意识将其归咎于“吃胖了”,于是疯狂节食、断食,看似体重掉了,但减掉的多是水分和肌肉,代谢率反而降低,一旦恢复饮食,往往会陷入“饿瘦—反弹”的死循环。
误区2:每天狂练1小时就能瘦?
单纯的运动对体重的影响有限。不改变其他生活方式,只想通过运动来减肥,基本不可能。比如每天跑步却照常放纵饮食,消耗的热量可能还抵不上一杯奶茶。
误区3:迷信网红减肥法?
不要盲目使用网红减肥法,诸如生酮、断碳、代餐奶昔等……这些方法短期可能带来减重的表象,但它们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且往往违背人体的自然规律,易引发脱发、姨妈出走、情绪暴躁等问题。
科学减重不该是痛苦的修行,而是唤醒身体自愈力的美好旅程。记住,好的减重方案应该是:早上有精神,中午不犯困,晚上睡得香。把你的减重目标从"瘦几斤"改为"每天做对三件事",这个春天,让我们重新定义健康体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