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是秋季的结束,那么“秋分”正好将整个秋季分为前后两半。
因此,西汉《春秋繁露》中写道:“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阴平阳秘”话秋分
秋分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在这个昼夜等长的季节,养生之道讲究顺天应时,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
“阴平”即阴气平顺,不过度消耗或亢盛,与血液、津液等物质密切相关;“阳秘”即阳气固守,保持适度的活跃和温暖,与人体的运动、代谢、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
“阴平阳秘”的状态源自“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季节变化、保持适度的生活方式”。中医学认为这种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也是追求长寿的关键原则。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概括来讲,当我们把身体调整到平衡状态时,则精气充足,精力充沛,也就具备了抵抗病邪入侵的能力。
秋分平补的“三宜三忌”
在秋分时节,我们应该如何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呢?
中医学认为,食疗是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宜阴平阳秘的原则,我们为大家总结了秋分平补的“三宜三忌”,以供参考。
▶ 宜滋阴润肺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
秋分的“燥”与白露不同,白露的“燥”是“温燥”,而秋分的“燥”是“凉燥”,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引起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
饮食方面要多吃清润、温润以及含酸或有降肺气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也可以多吃点温热、有补养作用的粥食。
▶ 宜多吃应季果蔬
遵循“不时不食”的古训,适当多食应季果蔬,比如石榴,其所含花青素和多酚类是对抗自由基的抗氧化剂,还有利于血管健康;无花果,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多糖,可助人体净化肠道、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山楂,最适合高血脂和肥胖者食用。
蔬菜方面,我们可以选择白萝卜,能够消积通气;莲藕,清热养阴,润燥止渴;南瓜,富含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秋季食用最佳,既能护目,又能促进胃肠蠕动。
▶ 宜清淡饮食
在日常饮食中,应优先选择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应恪守“低油、低盐”的原则,以减少高血脂、高血压及肥胖的风险。同时,应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秋后干燥,过食辛辣对养肺不利。
▶ 忌缺水
秋分养生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秋季气温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减少,这使得我们的皮肤和呼吸道更容易变得干燥。补充足够的水分能够确保我们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的平衡。
▶ 忌食生冷
秋分时节,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内虚的状态。此时,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如果在这个时候摄入生冷的食物,不仅会增加脾胃的负担,还可能导致脾胃功能进一步受损,从而加剧内虚和抵抗力下降的症状。
▶ 忌暴饮暴食
秋季气候宜人,食欲大增,味觉增强,许多人会不知不觉胃口大开。但摄入热量过剩,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问题,而过度进食则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导致功能失调。此外,无节制的饮食习惯还可能提高胰腺炎的发病风险以及加剧慢性基础疾病的症状。
以上就是秋分时节的一些饮食养生要点。此外,从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了,人体内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易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波动,比如抑郁惆怅的“悲秋”心绪。
因此,我们要注重调整情绪,使情志平和。避免“过思伤脾”,引发头昏、乏力、心慌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群体,长期情绪压抑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建议大家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适度参加户外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人精神焕发,又能有效改善不良情绪,例如健走、慢跑、跳舞、太极拳、登高远眺等。注意,活动量以微微出汗但不至于感到疲倦为宜。
如您有其他中医及健康相关问题,欢迎随时来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