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大致就是说,“暑”表示炎热的意思,热又分大热和小热,而小暑来临,天气虽然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时节,阳光炽烈,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需要格外关注并保护人体的阳气。所谓“春夏养阳”,通过综合的养生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呵护自己,迎接夏日的挑战。
小暑:起居养生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炎热开始进入高峰期。在这个节气里,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变得非常旺盛,各种植物和动物都进入了生长和繁殖的高峰期。
夏天的暑热容易伤津耗气,会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使感冒、肠胃等疾病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汗为津液所化,津和血为同源。因此,在炎热的小暑季节,应避免剧烈、长时间运动,以免导致过度出汗对身体造成潜在伤害。建议大家可以选择舒缓的运动或练习一些中医传统保健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此外,小暑时节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此日常作息亦需相应调整。建议迟睡早起,定时起睡,以保持生物钟的稳定。一般保证在晚上10点至11点入睡,早上4点半至6点半起床,并在午饭后进行短暂午休,皆为合理作息之选。
*个体存在差异,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作息安排。
小暑:饮食养生
小暑时节饮食应遵循清淡、清爽、适度清苦的原则。为确保身体健康,每餐应确保营养摄入的均衡性,同时食物应易于消化,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食物。
推荐进食温软食物,切忌随意食用生冷食品,以免损伤脾胃。在饮食选择上,可适量饮用热米汤、热粥等食物,以滋养胃气、生津止渴,同时有助于益气消暑,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此外,还可选择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白萝卜、番茄、淡水鱼等食材,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小暑节气食谱推荐
一、黄鳝糯米粥
▶ 功效: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
▶ 食材:大米200g,黄鳝1条,姜、葱、料酒、蚝油、盐各适量。
▶ 制作方法:
① 大米熬成粥,建议用砂锅熬制。
② 黄鳝去除内脏,洗干净,切成小段。
③ 姜切片,放入砂锅粥中;葱切碎,备用。
④ 待粥熬熟,放入处理好的黄鳝,加适量料酒,中火熬煮至黄鳝熟透。加入些许蚝油和盐调味,再熬制10分钟左右,出锅前加入葱花即可。
二、薏苡仁橘皮粥
▶ 功效:清热祛湿、健脾和胃、益气生津。
▶ 食材:薏苡仁50g,玉竹10g,橘皮5g,大枣10枚,大米200g。
▶ 制作方法:
① 将薏苡仁、玉竹、橘皮与淘洗干净的大米同置于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
② 煮沸后用小火慢熬,待米烂粥稠即成。
小暑节气:情志养生
在炎炎夏日,高温容易使人烦躁疲惫。此时我们要学会自我调养,根据中医的“五脏主时”理论,注重心阳的养护,平心静气,努力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内心充满宁静与喜悦,从而保持气血的流畅与和谐,确保心脏功能的强健有力。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入夏后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时刻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境,以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小暑养生:中医干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古人对自然界与人体相互关系的深刻洞察。在中医的理论中,人体的气血运行与季节的变迁、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夏日的到来,特别是三伏天的到临,人体的阳气逐渐旺盛,而冬季常见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则因寒邪的侵袭而潜伏于体内,等待时机发作。
因此,中医提出了“冬病夏治”的治疗理念。这一理念主张在夏季,特别是三伏天期间,通过特定的治疗方法,如三伏贴、三伏灸等,来调动和增强人体的阳气,从而驱散体内的寒邪,达到预防和治疗冬季常见疾病的目的。
以三伏贴为例,它是“冬病夏治”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三伏天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特定的草药,制成药膏,贴在患者的穴位上。这样,药物就能通过穴位渗透进入人体,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的效果。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也有以上冬季常见疾病的困扰,欢迎来我院中医科咨询治疗。